赤壁招商指南
位置境域
赤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。东与咸安区接壤,南与崇阳县交界,西隔蟠河与湖南省临湘市相邻,东北与嘉鱼县连接,西北隔长江与洪湖市相望。地理位置为北纬北纬29°28′~29°55,东经113°32′~114°13′京广铁路和公路干线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,有“湖北南大门”之称。
地形地貌
赤壁市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,南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,最高为赵李桥镇柘坪村的观音尖,海拔852米。中部为丘陵地带。北部长江沿岸地区为海拔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,最低处神山镇的聂家泉(海拔19.3米)。
赤壁市地形自西南至东南一带偏高,西北到东北一带略低,形成自南向北倾斜,山地、丘陵、岗阜、平原、湖泊依次排列,构成六山两水两分田。南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,药姑山脉的老鸦尖、风打尖、金紫山诸峰自西向东,连绵逶迤,与湖南省临湘县、本省崇阳、咸安两县区形成天然分界线。境内大小山丘共有百余座,最高为赵李桥境内的柘坪观音尖,海拔852米。中部京广铁路沿线为海拔200米左右的岗地地带。北部滨江湖地区为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,最低处是西良湖乡聂家泉,海拔只有19.3米。
全县分为三大区域:西南起观音尖,东抵大竹山,长约62公里,宽约1——3公里为丘陵地带。西起余家桥境内的中坝山,东至汀泗桥,东北抵西梁湖畔的御屏山,海拔高50-250米,个别在20米以下,系岗地平原地带,占全县版土面积的一半以上。平原主要分布在赤壁、黄盖湖一带,面积约118平方公里。
赤壁市构造溶蚀地貌比较典型,由历次地质运动和长期地质淋溶,在岗地平原地带,各类型地貌交叉出现,高低悬殊,构成各种坡、岭、滩、冲、垄、畈等微域地形。志留纪页岩构成的剥蚀地貌在全市各地交叉出现。而在陆水、蟠河、汀泗河等河流两岸及长江南岸又多形成侵蚀堆积地貌。
气候
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,温暖湿润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,日照充足,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二级标准以内,年平均气温16.9°C,年平均无霜期247~261天,降雨量1251~1608毫米,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。
水文
赤壁市自南向北有蟠河、陆水、汀泗河纵贯全境,与黄盖湖、柳山湖、西梁湖等大小湖泊相连,并注入长江,构成黄盖湖、陆水、西梁湖3大水系。
长江过境江段:自黄盖湖白沙洲入境,西东流向,经太平口、九宫庵、黄家码头、垸子洲、赤壁山、流经咀湾、窑咀、余家墩、蔡家墩、月堤角至洪庙口汇陆水出境,全长12.54公里,是赤壁市上通川湘,下达汉沪的主要航道。
黄盖湖水系:由蟠河(亦名新店河)汇合柳林港、松峰港、伴旗河、益阳港诸水注入黄盖湖构成。全流域面积1553平方公里,市境内456平方公里。主流蟠河发源于十字坳,全长57.2公里,流经赵李桥、新店、余家桥3个乡镇,注入黄盖湖,经鸭棚口、铁山咀,于太平口外洲入江。
陆水水系:由主流陆水纳白石港、赤马港、霞落港、白莼港、八蛇港、栗柴港、斗门港诸水注入长江而构成,全流域面积3950平方公里。主流陆水,以源于鄂、赣两省交界处幕阜山北麓的通城县黄龙山,全长183公里,河面平均宽约100米,流经通城、崇阳、赤壁、嘉鱼4县,由洪庙注入长江。上游称隽水,自崇阳、赤壁交界处洪下起称陆水,又名蒲圻河,以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曾驻军于此而得名。在赤壁市境内长84.5公里,为长江中游较大支流之一。
